作者: molepoppy (明.2005年是日劇年) 看板: P_molepoppy
標題: [心得]鯨背月色-黛安.艾克曼
時間: Thu Jan 13 01:56:00 2005
書名:鯨背月色
作者:黛安•艾克曼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季節風
內容簡介:
黛安•艾克曼用她的心代替我們的眼睛,為我們觀察四種生物——蝙蝠、鱷魚、鯨魚、企鵝。這些我們經常被誤解、外觀談不上可愛的生物,在她的筆下卻是溫馴而美好。牠們看似和人類毫無交集,其實卻是息息相關的。
蝙蝠禮讚:蝙蝠屬於哺乳類,在進化上是人類的兄弟,而在生態上則為大自然做了無比的貢獻。人類卻因為討厭牠們的長相,或是聽信不確實的傳說,而將蝙蝠趕盡殺絕。
黛安•艾克曼跟在杜特博士的身邊,他是國際蝙蝠保育協會的創始人,也是個探險家,由他來向黛安•艾克曼介紹了各種蝙蝠的迷思,並破解了世人對於蝙蝠的嚴重誤會,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我們甚至可以看見杜特博士深入雨林中的種種冒險故事。
早晨的光線:鱷魚充滿了難解的神秘,黛安•艾克曼用最省油的寶馬轎車來比喻牠們和補乳類(時時得加油充電的跑車)的不同。
這次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出現的是肯特•博立特博士,他在鱷魚養殖場中向我們說明鱷魚的習性、注意小心的地方,以及鱷魚的迷人之處:「孩子們對鱷魚就像對恐龍一樣的著迷,他們把鱷魚和恐龍堆在一起,變成一大團怪物。」
隨後出現的是布拉扎提斯,他是個怪老人,曾經養過幾乎世界上所有種類的鱷魚,由他的口中,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知道,人類究竟對鱷魚做了那些殘忍的事。
鯨背月色:鯨的優雅與神秘,牠是地球上最大的補乳動物,有個世界最大的腦袋以及複雜詭譎的歌曲,人類完全不了解牠們,卻能因為追求經濟上的價值,食牠們的肉、寢牠們的皮。
羅傑•潘恩是個研究座頭鯨唱歌的專家,他創辦了A&M唱片公司,定期發行由座頭鯨所唱出來的歌曲。座頭鯨怎麼唱歌的?這些歌曲有什麼意義?座頭鯨為何會改變歌曲的曲調?為什麼只有雄座頭鯨才會唱歌?人類所知道的真的太少了……即使黛安•艾克曼有幸能看見一群雄露脊鯨強擄一隻母露脊鯨的精子掙奪戰,我們仍不能明白,座頭鯨又是用何種方法來繁衍下一代的。
白色的提燈:黛安•艾克曼經歷南極冰洋上的艱辛,一探企鵝的故鄉,讓我們知道海洋世界毛茸茸的小生物,棕─白─左,原本可能面對多麼殘忍的大自然。
故事從海洋世界的企鵝房展開,黛安•艾克曼認識了名叫棕─白─左的國王企鵝,藉由牠,我們漸漸地能了解
企鵝所屬的世界與生活,是怎麼一個樣子。
無疑地,企鵝是所有動物中最教人類認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與牠們融成一片。我們也許對南極的了解比對月球的了解來得少,但至上企鵝,人們對牠的認識已遠遠超過蝙蝠、鱷魚或是座頭鯨。但很明顯地,人們雖然憐愛企鵝,卻不懂得珍惜企鵝的故鄉,不管是漏油事件還是異常的熱浪襲擊南極,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世界正在逐漸的被破壞。
心得:
羅傑說:「人類是地球上的敗筆。」
在《鯨背月色》裡,黛安•艾克曼觀察了四種大家自以為熟知、實際卻又誤解的動物:蝙蝠、鱷魚、鯨,以及企鵝。就因為人們的誤解和濫殺,這些世界的居民正在急遽消失。黛安•艾克曼藉著寫作,與其說是要告之天下遏阻濫殺,不如說是以好奇的眼神探視後,為我們寫下這些誤解背後的真實。
蝙蝠在西洋社會,總與「不祥」「陰界」「吸血鬼」……等等相連,人們排斥蝙蝠是因為不了解。但在現實裡,蝙蝠以果實和昆蟲為生,吸血的只是少數種類。且,除非自衛或極度饑餓求生存,牠們不會攻擊人類。無奈蝙蝠發出聲納辨識方位,露出的尖牙與面孔令人類覺得醜惡害怕,解讀成威脅,竟使這些溫馴的小動物,蒙上邪惡的外衣,甚至惹來殺生之禍。
其實,蝙蝠是多麼美麗、巧奪天工的小東西阿,牠亮晶晶的眼睛裡,充滿好奇、滑稽而且可愛;更因為食性所在,蝙蝠也是許多植物的花媒,和許多害蟲(對人類而言)的天敵。相較而言,人們任意侵入蝙蝠洞,小至人類體溫及照明用具對山洞整體溫度的影響,進而使幼蝙蝠大量死亡,大至集體焚殺蝙蝠,卻沒有人感到慚愧,甚至有人因為自己能一口氣殺死了成千上萬的蝙蝠而感到自豪……究竟是誰比較邪惡?當黛安•艾克曼描寫杜特博士在講訴這些殘忍的殺生事件時,眼神跟口氣是如何地激動,身為讀者的我,所感受到的除了杜克博士的憤怒外,還有一種身為人類的悲哀。
鱷魚也是如此,只因牠的長相非常不討喜,皮革卻有高昂的經濟利益,所以人們千方百計地編造藉口去壓榨鱷魚的每一個地方。
鱷魚像所有動物般,不去招惹不會傷人,牠們從兩憶三千萬年前和恐龍有著相同的起源,在生態平衡也有既定地位,濫捕濫殺或人工大量過度繁殖,到頭來吃虧的必是人類自身。
人類常常自以為事的說:「哺乳類才是進化的頂點。」黛安•艾克曼卻告訴我們,為何鱷魚能千萬年不改變,因為爬蟲類的生理機能宛如寶馬轎車一般地省油,也許會比哺乳動物更能應付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世界。
處於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沒有什麼好與壞的,只是我們往往不能去看透,自身以外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
就像鯨魚一樣,露脊鯨被稱做好鯨,只因為牠好補獵,經濟價值高,對人類無害,所以牠便是“好的”鯨魚,如今好的鯨魚,卻是這世界上存量最少的鯨魚……
事實上,世界似乎只有人類這種生物,會對不了解的生物抱持敵意,或隨意貼上標籤。在達爾文《小獵犬號環球航行記》的記載,許多內地初次接觸人類的生物都是友善溫馴的,樂與人相處,絲毫不抱戒心。人們卻將動物的友好視作痴呆,而任意虐殺取樂。
再回到蝙蝠禮讚中,杜特博士提到,人們對於熊貓或無尾熊等濱臨絕種動物的援助,可謂之不遺餘力,對於蝙蝠,卻只會想花更多的錢將牠們完全消滅。而在白色的提燈中,企鵝們有著數以百計的義工照顧、每年的海洋公園有成千上萬的遊客為了觀賞牠們而進入,研究人員投入大量的心血與資金去了解這個可人的小動物,只因為企鵝的相貌討喜、個性親和,所以人們願意將牠們視為自己的同胞。
我一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才理解到人類是多麼以自己為中心的一種動物阿!“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懼”、“自以為是地覺得有害”,人們就是用這顆自豪的腦袋,將其他生物訴諸有罪、或是無罪。
事實上,在地球上,真正對人類有害的,也只有被稱做人類的這種生物吧。
即使保育觀念已宣揚多年,補鯨行為也已遭到國際所禁止,有多種蝙蝠已被列為濱臨絕種動物受到保護,野生鱷魚所剩無幾,我們卻還是不斷地去污染這個世界,去殘害活在地球上的種種生靈;即使我們自以為對動物沒有威脅,卻沒有想到僅僅只是喝一杯牛奶、換一件新襯衫、或是在打這篇報告,環境就會被多破壞一分。
有什麼東西是一直在侵蝕著地球累計億年的寶藏而活的?
從蝙蝠到鱷魚,從鯨魚到企鵝,黛安•艾克曼將最不受歡迎的動物擺在最前頭,也許是為了要人們能了解,沒有什麼好或不好的動物,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都對這個地球有無比重大的意義與價值。
我有個跟我一起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對於這本書的心得他只記得杜特博士那比電影還要精彩的冒險故事,以及鱷魚收藏家的瘋狂。但我想這樣也就夠了,藉著黛安•艾克曼,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動物生動的描寫,讀者總會在這本書看到對生命的熱愛。
--
標題: [心得]鯨背月色-黛安.艾克曼
時間: Thu Jan 13 01:56:00 2005
書名:鯨背月色
作者:黛安•艾克曼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季節風
內容簡介:
黛安•艾克曼用她的心代替我們的眼睛,為我們觀察四種生物——蝙蝠、鱷魚、鯨魚、企鵝。這些我們經常被誤解、外觀談不上可愛的生物,在她的筆下卻是溫馴而美好。牠們看似和人類毫無交集,其實卻是息息相關的。
蝙蝠禮讚:蝙蝠屬於哺乳類,在進化上是人類的兄弟,而在生態上則為大自然做了無比的貢獻。人類卻因為討厭牠們的長相,或是聽信不確實的傳說,而將蝙蝠趕盡殺絕。
黛安•艾克曼跟在杜特博士的身邊,他是國際蝙蝠保育協會的創始人,也是個探險家,由他來向黛安•艾克曼介紹了各種蝙蝠的迷思,並破解了世人對於蝙蝠的嚴重誤會,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我們甚至可以看見杜特博士深入雨林中的種種冒險故事。
早晨的光線:鱷魚充滿了難解的神秘,黛安•艾克曼用最省油的寶馬轎車來比喻牠們和補乳類(時時得加油充電的跑車)的不同。
這次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出現的是肯特•博立特博士,他在鱷魚養殖場中向我們說明鱷魚的習性、注意小心的地方,以及鱷魚的迷人之處:「孩子們對鱷魚就像對恐龍一樣的著迷,他們把鱷魚和恐龍堆在一起,變成一大團怪物。」
隨後出現的是布拉扎提斯,他是個怪老人,曾經養過幾乎世界上所有種類的鱷魚,由他的口中,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知道,人類究竟對鱷魚做了那些殘忍的事。
鯨背月色:鯨的優雅與神秘,牠是地球上最大的補乳動物,有個世界最大的腦袋以及複雜詭譎的歌曲,人類完全不了解牠們,卻能因為追求經濟上的價值,食牠們的肉、寢牠們的皮。
羅傑•潘恩是個研究座頭鯨唱歌的專家,他創辦了A&M唱片公司,定期發行由座頭鯨所唱出來的歌曲。座頭鯨怎麼唱歌的?這些歌曲有什麼意義?座頭鯨為何會改變歌曲的曲調?為什麼只有雄座頭鯨才會唱歌?人類所知道的真的太少了……即使黛安•艾克曼有幸能看見一群雄露脊鯨強擄一隻母露脊鯨的精子掙奪戰,我們仍不能明白,座頭鯨又是用何種方法來繁衍下一代的。
白色的提燈:黛安•艾克曼經歷南極冰洋上的艱辛,一探企鵝的故鄉,讓我們知道海洋世界毛茸茸的小生物,棕─白─左,原本可能面對多麼殘忍的大自然。
故事從海洋世界的企鵝房展開,黛安•艾克曼認識了名叫棕─白─左的國王企鵝,藉由牠,我們漸漸地能了解
企鵝所屬的世界與生活,是怎麼一個樣子。
無疑地,企鵝是所有動物中最教人類認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與牠們融成一片。我們也許對南極的了解比對月球的了解來得少,但至上企鵝,人們對牠的認識已遠遠超過蝙蝠、鱷魚或是座頭鯨。但很明顯地,人們雖然憐愛企鵝,卻不懂得珍惜企鵝的故鄉,不管是漏油事件還是異常的熱浪襲擊南極,在黛安•艾克曼的筆記中,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世界正在逐漸的被破壞。
心得:
羅傑說:「人類是地球上的敗筆。」
在《鯨背月色》裡,黛安•艾克曼觀察了四種大家自以為熟知、實際卻又誤解的動物:蝙蝠、鱷魚、鯨,以及企鵝。就因為人們的誤解和濫殺,這些世界的居民正在急遽消失。黛安•艾克曼藉著寫作,與其說是要告之天下遏阻濫殺,不如說是以好奇的眼神探視後,為我們寫下這些誤解背後的真實。
蝙蝠在西洋社會,總與「不祥」「陰界」「吸血鬼」……等等相連,人們排斥蝙蝠是因為不了解。但在現實裡,蝙蝠以果實和昆蟲為生,吸血的只是少數種類。且,除非自衛或極度饑餓求生存,牠們不會攻擊人類。無奈蝙蝠發出聲納辨識方位,露出的尖牙與面孔令人類覺得醜惡害怕,解讀成威脅,竟使這些溫馴的小動物,蒙上邪惡的外衣,甚至惹來殺生之禍。
其實,蝙蝠是多麼美麗、巧奪天工的小東西阿,牠亮晶晶的眼睛裡,充滿好奇、滑稽而且可愛;更因為食性所在,蝙蝠也是許多植物的花媒,和許多害蟲(對人類而言)的天敵。相較而言,人們任意侵入蝙蝠洞,小至人類體溫及照明用具對山洞整體溫度的影響,進而使幼蝙蝠大量死亡,大至集體焚殺蝙蝠,卻沒有人感到慚愧,甚至有人因為自己能一口氣殺死了成千上萬的蝙蝠而感到自豪……究竟是誰比較邪惡?當黛安•艾克曼描寫杜特博士在講訴這些殘忍的殺生事件時,眼神跟口氣是如何地激動,身為讀者的我,所感受到的除了杜克博士的憤怒外,還有一種身為人類的悲哀。
鱷魚也是如此,只因牠的長相非常不討喜,皮革卻有高昂的經濟利益,所以人們千方百計地編造藉口去壓榨鱷魚的每一個地方。
鱷魚像所有動物般,不去招惹不會傷人,牠們從兩憶三千萬年前和恐龍有著相同的起源,在生態平衡也有既定地位,濫捕濫殺或人工大量過度繁殖,到頭來吃虧的必是人類自身。
人類常常自以為事的說:「哺乳類才是進化的頂點。」黛安•艾克曼卻告訴我們,為何鱷魚能千萬年不改變,因為爬蟲類的生理機能宛如寶馬轎車一般地省油,也許會比哺乳動物更能應付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世界。
處於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沒有什麼好與壞的,只是我們往往不能去看透,自身以外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
就像鯨魚一樣,露脊鯨被稱做好鯨,只因為牠好補獵,經濟價值高,對人類無害,所以牠便是“好的”鯨魚,如今好的鯨魚,卻是這世界上存量最少的鯨魚……
事實上,世界似乎只有人類這種生物,會對不了解的生物抱持敵意,或隨意貼上標籤。在達爾文《小獵犬號環球航行記》的記載,許多內地初次接觸人類的生物都是友善溫馴的,樂與人相處,絲毫不抱戒心。人們卻將動物的友好視作痴呆,而任意虐殺取樂。
再回到蝙蝠禮讚中,杜特博士提到,人們對於熊貓或無尾熊等濱臨絕種動物的援助,可謂之不遺餘力,對於蝙蝠,卻只會想花更多的錢將牠們完全消滅。而在白色的提燈中,企鵝們有著數以百計的義工照顧、每年的海洋公園有成千上萬的遊客為了觀賞牠們而進入,研究人員投入大量的心血與資金去了解這個可人的小動物,只因為企鵝的相貌討喜、個性親和,所以人們願意將牠們視為自己的同胞。
我一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才理解到人類是多麼以自己為中心的一種動物阿!“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懼”、“自以為是地覺得有害”,人們就是用這顆自豪的腦袋,將其他生物訴諸有罪、或是無罪。
事實上,在地球上,真正對人類有害的,也只有被稱做人類的這種生物吧。
即使保育觀念已宣揚多年,補鯨行為也已遭到國際所禁止,有多種蝙蝠已被列為濱臨絕種動物受到保護,野生鱷魚所剩無幾,我們卻還是不斷地去污染這個世界,去殘害活在地球上的種種生靈;即使我們自以為對動物沒有威脅,卻沒有想到僅僅只是喝一杯牛奶、換一件新襯衫、或是在打這篇報告,環境就會被多破壞一分。
有什麼東西是一直在侵蝕著地球累計億年的寶藏而活的?
從蝙蝠到鱷魚,從鯨魚到企鵝,黛安•艾克曼將最不受歡迎的動物擺在最前頭,也許是為了要人們能了解,沒有什麼好或不好的動物,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都對這個地球有無比重大的意義與價值。
我有個跟我一起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對於這本書的心得他只記得杜特博士那比電影還要精彩的冒險故事,以及鱷魚收藏家的瘋狂。但我想這樣也就夠了,藉著黛安•艾克曼,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動物生動的描寫,讀者總會在這本書看到對生命的熱愛。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