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扇門.jpg

【心得】
書名:第四扇門
作者:保羅.霍特
譯者:葉韋利
出版社:春天

文案:
隱身在這扇門後,是你我都無法破解的……

故事發生在1940年代末的英國,位於市郊的一座村莊?有一棟二十年前發生過慘案的大古宅,當時古宅的閣樓上發現一個被亂刃砍死的女人——閣樓呈密室狀態。自此以後,那個閣樓?時常發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以至於沒有哪個房客敢留宿於此。直到一對降靈師夫婦的到來,他們宣稱能夠與陰間的死者對話。

於是其中一人決定在這間惡名昭彰的閣樓裡住一個晚上,意圖破解桀驁的遊魂真面貌。門用蠟封上,然後用一枚剛剛選出的古幣在蠟上作了標記。當門被打開後,竟然出現一具陌生人背後中刀的屍體。窗戶是從內部上鎖的。不久之後,出現了第二具被潔淨白雪包圍的屍體。兇手一次又一次上演了奇蹟般的消失表演……

不看到本書的最後一頁,別以為你已經猜出兇手的真實身分……

感想:
寫在前頭

《第四扇門》是本很容易閱讀的推理小說
跟最近比較流行的社會派或新本格相比,他真的非常容易上手

書裡的氣氛跟節奏也掌握得很不賴
有點恐怖又不會太恐怖、有點緊張又不會太緊張
一開始翻開書就會忍不住一直讀到最後

我一開始在看書時,一直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因為我覺得《第四扇門》的文字有點輕,感覺有點像寫給小孩看的青少年文學

而且他的句字真的還挺不像是法文小說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的版本是由日文翻譯過來的(WHY?)
所以經歷了法文→日文→中文

不過翻譯上不會有任何不通順的地方
讀起來也非常地愉快
算是本可以當床頭讀物的好書


這本書其實是朋友借我的
因為他說他看不懂結局,要我看完之後向他說明結局

但是我看完之後
我突然可以理解為什麼看不懂結局
因為我也覺得這個結局其實寫得有點「刻意」
有故弄玄虛的感覺


《第四扇門》是法國本格推理大師的出道作
因為是本格推理,所以強調的是「不可能的犯罪」
書裡充滿了詭異的殺人事件、密事、解不開的謎等等等
如果喜歡解謎推理或敘述性詭計的朋友,應該也會很喜歡這本書

但是很不幸的,其實我不太喜歡看傳統本格
因為這會讓我覺得,小說的精神『故事』,會為了遷就『犯案手法』而失去流暢性

有在看《金田一》或《柯南》的都知道
這類型故事到後來,注重的只剩下犯案手法跟解謎過程了
也就是說,兇手是誰遠比動機更重要

而《第四扇門》也是一本兇手>>>動機的小說

我不太喜歡《第四扇門》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為我覺得書中的兇手動機,實在是太白癡了(喔好吧,其實他也不算真正的兇手)

而且書封上標榜著「不到最後不會知道兇手是誰」
但是,這部小說的兇手其實不難猜
而為了彌補小說的爆點不足
作者在結局安排了一個爆炸性的收尾

可是,這個收尾實在是收得非常硬

《第四扇門》的結局,讓我覺得根本是為了爆點而爆點
我真的覺得這樣的收尾,不符合我的預期


下有劇情大雷!慎入!


說起來
我最喜歡《第四扇門》的地方,是作者的『劇中劇』安排

而且我很喜歡作者有個細膩的小地方
就是小說前半段跟後半段的『完成度』完全不一樣
在敘述事件本身的細節很足夠
但在解說犯案手法的過程卻很粗糙

從這個地方就可以分辯得出前半段是有身歷其境的人才寫的出的故事
而後半段則只是個路人掰出來的故事

而且因為《第四扇門》是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作者就可以就替敘事者本身(也就是主角)包上了兩層包裝
讓他看起來像是完全良好的青年、絕對不可能是兇手

所以在故事最後
敘事者本身的身份被揭穿後
的確有做到一些不錯的驚彩效果←這或許就是兇手讓人猜不到的理由

兇手不知道自己是兇手,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個手法
因為兇手不知道自己是兇手
所以他在敘述事件本身時,就更不容易讓人懷疑

如果故事就停留在敘事者本身終於察覺到自己的真實身份時
我想小說就可以結束的很完美了

但是《第四扇門》在最後,卻留下了一個大伏筆:存在的『兇手』與消失的『主角』

『主角』到底上哪裡去了?相信這是所有看完《第四扇門》的讀者都會有的疑惑

留下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疑惑,我的感覺並不是太好...
作主如果還願意多交待個兩句,我應該會比較喜歡這本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明 的頭像

    深藍.太平洋

    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